
下课铃响,食堂飘来阵阵饭菜香,周口交通技师学院的午餐时光,近来多了份别样温情——老师们放下教案、端起餐盘,与同学们围坐一桌,边吃边聊,笑声裹挟着饭菜香,弥漫在整个食堂。

“以前总觉得老师有点‘距离感’,没想到一起吃饭聊天这么亲切!”刚结束午餐的学生徐冬阳捧着餐盘,脸上满是惊喜。这场别开生面的“师生共餐活动”在校园里悄然走红,让午饭不再只是简单填饱肚子,更成了拉近心与心距离的奇妙旅程,让校园氛围瞬间“升温”!

中医美容专业的班主任王春凤是陪餐队伍里的 “细心观察者”。“坐在学生身边,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。”她一边分享陪餐心得,一边细数发现的细节:有的同学悄悄避开青菜,有的同学食量不大却偏爱加餐......这些课堂上难觅的画面,让健康饮食引导更具针对性。除了饮食偏好,餐盘边的欢声笑语中,她还捕捉到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、日常情绪波动,“原来班级管理的触角可以延伸到食堂,视野瞬间拓宽了”。更让她欣慰的是,陪餐让师生间的距离感悄然消融,“现在学生遇到问题,会主动趁吃饭时跟我倾诉,彼此的信任度越来越高,后续的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也更顺畅高效了”。

人工智能应用学院的班主任付雪艳,也对陪餐制度赞不绝口:“最核心的就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!”她笑着说,陪餐让师生关系从单纯的“师生”变成亲密的“饭搭子”,沟通也更自然随性。同时,老师的陪伴也让学生更注重用餐礼仪,食物浪费现象明显减少,“看着大家吃得香、不剩饭,感觉整个用餐体验都升级了”。

学生们的反馈更是直白又温暖。徐冬阳坦言:“以前从未有过和老师全程共餐的经历,老师陪餐让我又惊喜又感动。他们像家人一样关心我爱吃什么,还耐心听我吐槽生活中的小烦恼,心里的孤独感一下子就消散了。”另一位学生刘杰补充道:“现在食堂成了最放松的沟通空间,不管是学习上的困惑,还是生活里的小麻烦,吃饭时随口一提,老师都会耐心解答,这种感觉特别好!”
餐盘传递暖意,陪伴凝聚真情。陪餐行动恰似一座温情桥梁,让师生在烟火气中双向奔赴。正如付雪艳老师所言:“陪餐不只是一起吃饭,更是把‘家的温暖’搬进校园,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被关注、被爱护。”相信这份餐盘边的温情,终将成为校园里动人的风景,为深厚的师生情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